华体育网页版官方入口
【安徽日报】采煤沉陷区种水稻
10月14日,记者来到淮南市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漂浮在沉陷区水面上的50亩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
“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沉陷区水面种植水稻亩产可达980斤!”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张世文说。
煤炭开采,必然带来采煤沉陷。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怎么样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今年6月,淮河能源集团创新实施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项目,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全国首创“漂浮式绿色稻田”,恢复沉陷区淹没土地耕种功能和耕地属性,实现“藏粮于技”,探索破解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矛盾。
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安徽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实施“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绿色稻田”,采用纳米膜、种养、浮筒3种模式,在沉陷区水面上培育了6个品种水稻。一株株水稻“漂”在水面上,成为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别致风景。
“通过十余批次复配试验,我们研制了一种耦合沉陷区水下土壤、有机肥、复合肥与缓释肥的适宜沉陷水面水稻种植的营养基质。”张世文和记者说,他们将水下土壤增肥与水面种植相结合,探索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养殖之路。
在水稻生长期间,记者在稻田深处发现了几处鸟巢,里面安静地“躺”着几枚鸟蛋。技术人员经过全过程水稻长势与水质环境监视测定发现,浮床水稻种植不仅促进了水质改善,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了野鸭、燕子等野生鸟类聚集于此。
“这是我们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一次探索实践,把‘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力争破解煤炭行业发展难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资源环保部陈晓辉和记者说,通过把下沉的土地重新“抬”出水面,不仅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实践探索。
水稻种植试验结果为,水稻长势符合预期,南陵早2号水稻头茬亩产280公斤,6个品种最高亩产490公斤。
8月22日,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做评估。评估显示,“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协同共进,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种植水面浮床水稻获得成功。
首期试种成功后,淮河能源集团还将推行渔农互补模式,形成“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立体模式,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的利用起来,也能恢复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实现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水底增肥土壤与水面种植土循环利用、沉陷区水域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三个统筹。
上一条:【中国教育报】安徽理工大学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域探索了一条新路:50亩“漂浮式绿色稻田”获丰收下一条:【安徽电视台】勇攀安全科学高峰 打造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高地
9月13日、14日上午,学校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一万余名青年学子开启人生新篇章。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董雨、鲁超,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献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先江、张平松等出席开学典礼,校友代表、淮河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森,校友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优质生源基地代表、淮南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
时光流转,岁月无痕,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14日上午,学校在至诚体育场隆重举行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7050名本科生、1711名研究生、12名留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共启新程,逐梦远航。淮南市委副书记、淮南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志强,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余玉刚,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董雨、鲁超,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献余,党委常委、副校长王...
5月14日上午,学校在舜耕会堂举行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式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主持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宫能平、董雨、鲁超,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献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先江出席会议。郭永存讲话郭永存对李家保到校作辅导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党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省委工...